水滴角测试仪的测试结果受样品特性、测试环境、仪器参数及操作方法四大类因素影响,这些因素会直接导致测量值出现偏差。
1.样品特性因素
表面平整度:样品表面若有划痕、凹陷或凸起,会改变液滴的实际接触形态,导致测量的接触角偏大或偏小。
表面清洁度:样品表面残留油污、灰尘或指纹,会破坏表面的原始浸润性,使液滴无法正常铺展或收缩,影响测试结果。
表面均匀性:若样品为复合材料或表面有涂层不均的情况,不同区域的浸润性差异会导致同一样品不同位置的测试结果不一致。
2.测试环境因素
温度与湿度:温度会影响液体的表面张力(如温度升高,水的表面张力降低),湿度则可能导致样品表面吸附水汽或液体挥发,两者均会间接改变水滴角数值。
气流干扰:测试环境中存在气流(如通风口附近),会吹动液滴变形或偏移,导致仪器无法准确捕捉液滴轮廓,进而产生测量误差。
3.仪器参数因素
液滴体积:液滴体积过大易因重力作用变形,体积过小则难以清晰捕捉轮廓,通常需控制在2-5μL的标准范围,否则会导致结果偏差。
针头位置:针头与样品表面的距离过近可能触碰样品,过远则液滴下落时易受气流影响,两者均会导致液滴无法垂直落在样品表面,影响接触角计算。
图像分析算法:不同仪器的图像分析算法(如圆法、椭圆法、Young-Laplace法)适用于不同形态的液滴,选择不当会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(如非球形液滴用圆法计算会产生较大误差)。
4.操作方法因素
液滴滴落方式:手动滴液时,若针头移动速度不均或用力不当,会导致液滴大小不一致;自动滴液若参数设置错误(如滴液速度),也会影响液滴形态。
测量时机:液滴落在样品表面后,需在稳定的“平衡接触角”状态下测量(通常为滴落1-3秒后),过早测量会因液滴未稳定导致结果偏小,过晚则可能因液体挥发导致结果偏大。
重复测量次数:单次测量随机性强,未按标准进行3次以上重复测量并取平均值,会使结果缺乏代表性。